
苏轼被贬儋州的名诗
苏轼先生被贬儋州
苏轼先生自来杭州,在此过得很惬意。自比唐代白居易之辈,虽不全篇如人,但元祐六年(1091年),又被召回朝中。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,哲宗执政,新党继位,新党又复掌政,绍圣元年(1094年)六月,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,再次贬至儋州(今广东惠州市)。
元祐四年(1097年),苏轼先生被一叶孤舟送至外边荒凉之地海南儋州(今海南儋县)。据有,在宋朝,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罚裁。他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。"我本儋耳氏,寄生西蜀州。"这里办学堂,介学风。在宋朝一百多年里,海南从未有人中进士及第。但苏轼先生北归不久,此处姜唐佐举乡贡。为此,苏轼先生写道:"沧海何曾断地脉,珠崖从此破天荒。"人们将苏轼先生视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、播种人,深深敬仰。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、东坡井、东坡田、东坡路、东坡桥、东坡帽等,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,连语言也有一种“东坡话”。
被贬儋州的时间背景
元祐四年(1097年),苏轼先生被一叶孤舟送至外边荒凉之地海南儋州(今海南儋县)。据有,在宋朝,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罚裁。他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。"我本儋耳氏,寄生西蜀州。"这里办学堂,介学风。在宋朝一百多年里,海南从未有人中进士及第。但苏轼先生北归不久,此处姜唐佐举乡贡。为此,苏轼先生写道:"沧海何曾断地脉,珠崖从此破天荒。"人们将苏轼先生视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、播种人,深深敬仰。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、东坡井、东坡田、东坡路、东坡桥、东坡帽等等,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,连语言也有一种"东坡话"。